校地联动、抓培训;校企合作、建专业
——在全校各院系互看互学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44118太阳成城集团院长 石明
(2015年12月9日)
尊敬各位领导,欢迎大家莅临44118太阳成城集团指导工作。我们电商学院是一个新成立的学院,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需要向兄弟院系好好学习。也没有什么经验敢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但有一些工作上的想法可以给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我汇报的题目是《校地联动、抓培训;校企合作、建专业》
这一年,我们觉得有三件事情可以向可大家汇报一下。
第一件事,开展了大规模的电商培训。从5月份到今天,7个月培训了近2000名学员,学员遍及全省14个市州。培训效果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因为我们接的好多新的培训项目都是“回头客”。可以这样讲,我们电商学院现在已经是全省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
第二件事,专业建设上有质的突破。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依托,有两个省级培训基地设在了我们学院。我们向省教育厅申报了甘肃省农村电商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已通过现场答辩和专家实地考察,这将会是我校第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另外,我们和省电大联合向国家开放大学成功申报了面向全国招生的电子商务(农产品营销方向)的远程教育专业。根据双方协议,省电大将给我们提供20万元的课程建设费。
第三件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就光我们现在承担的“全省万名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工程”,省委组织部在三年内就要给学校800万元,其中300万元为建设费、500万元为培训费。另外,学院成立9个月来,来学院调研和参观的人已经有30余次近800人,而且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甘肃电视台、甘肃日报等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极大地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总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自身努力下,我们作为一个新成立学院,算是站住脚了。
谈到学院的困难,我们成立之初到现在,最缺的就是专业师资,而且学院老师的学历和职称都偏低。那么在这么一个情况下,我们是如何开展大规模的培训和专业建设呢?我们的办法就是“借力”。 用司书记的话来说,就是“校地联动、抓培训;校企合作、建专业”。
第一、在培训上我们借了地方的“力”。
发展电子商务,地方政府走在了学校的前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怎么借他们的“力”,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学院建立之初,我们在第一时间,想尽了一切办法和市电商办、市扶贫办以及八县一区的电商办取得了联系,寻求他们对我们的支持。尤其是我们和成县商务局、电商办、电商协会合作非常紧密,他们为我们搞培训给予了大力支持,提供了许多资源。同时,我们学院也是全力以赴地支持他们的工作,实现了双赢。
另外,为了承担大规模的培训,我们建立了一个47个人的教学团队库,而这里面我们自己的老师只有7个,绝大多数是我们从当地挖掘和培养的师资。一大批有实战经验的淘宝店主、大学生村官、电商企业员工成为我们教学团队的一员。我们通过严格的选人、用人、管人制度,保证了他们培训内容的规范性。现在来看,他们的授课得到了培训学员的高度认可,认为他们讲的东西接地气、很实用,也形成了我们的培训特色。
当然,大规模的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除了借“力”以外,与我们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职能部门的通力配合以及我们学院的精心组织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本学期电商学院老师与学生志愿者几乎没有双休日。
第二、在专业建设上我们借了企业的“力”。
如何办电商专业,我们没有经验,甚至还有点迷茫,于是想到向企业“借力”,引进了电商企业和电商创业团队。可以说,从产品研发、到仓储、到物流,整个电子商务的缩小版产业链在我们学院都能够实现,这对专业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一、明确了专业建设思路。我们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和研究电商企业的运作模式,进一步明确我们的专业该怎么建,我们应该培养什么的人,使我们可以少走一点弯路。
第二、降低了专业建设成本。让企业去建设我们所需要的仓储、物流等实训场所,可以降低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使用效率,更重要的是营造了浓厚的专业建设氛围。
第三、实现了专业师资共享。引进的电商企业和创业团队不仅要为我们的教学和培训提供师资,也要带着我们的学生去创业,而且也要为我们教师的研发提供合作的机会。只有把企业引进学校,这种校企之间的专业师资共享才能够容易实现。
总之,通过这么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有一个深刻的体会,绝对不能关起门来办专业,尤其是新办专业要学会“借力”还要敢于“借力”,要主动走出校园、主动寻找合作机会,多做一些校地联动和校企合作的事,其实他们有好多的资源可以为我们所用,这也是我们学院能够很快站住脚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